985同学问:我在中厂干3年,为啥还拼不过读研混个实习的?

13小时前 收藏 0 评论 0 IT互联网

985同学问:我在中厂干3年,为啥还拼不过读研混个实习的?

昨天在直播里有一个25届的985同学说:“大拿老师,我考研失败了,是二战?还是去华为OD?
他拿到华为公司的offer,而且薪资还不低,在14k、15k左右。
他的核心问题是,认为自己在中厂连续三年天天加班工作,相比读研时混日子、做学术或者混实习经历的学生,要厉害得多。
他觉得三年后自己工资应比对方高,能力也更强。
对于这个问题,我的答案是,非也。
现在大厂校招白菜价 offer 月薪 22 - 23k,这同学目前拿到 14 - 15k 的 offer。
他觉得,即便三年后跳槽到大厂,月薪大概率还是 22 - 23k,大家起跑线相同,自己白干三年,很不公平 。
但还有更残酷的是,如果不跟毕业生比,而是跟同期入职大厂的人比。
同样工作 3 年再跳槽到大厂,一对比,就会发现,你在获取大厂对应薪资水平上,比对方晚 2 - 3 年。
这背后的核心在于出身问题,大厂跟中小公司不一样,他主要是培养人。
像今年大厂薪资创了互联网的新高,一年在一线城市里,加上签字费,白菜价基本上可以到40万。
大厂培养人在什么地方?为什么要用那么多钱去抢人?
刚入社会的大学生是一张白纸,大厂会用自己公司的文化和做事方式去带他们。这样的话,学生有可能后面会变成公司的骨干力量,知道怎么做事情。
中厂社招人员跳槽到大厂,虽然仍是工作主力,但职级和薪资通常是偏低的。并且他们部分人保留原来中厂的做事思维,难以契合大厂,后续晋升也较为困难。
所以大厂对公司文化和做事方式的传承很重视,在一些体系里表现得很明显。
比如,今年我们有很多大厂校招的学生说:“老师,我一面面试的很好,一面的面试官,能理解我做的东西,能够去引导,而且能在亮点上,深入去提问很多问题。”
我说,对呀,是这样的。
但他二面完就很沮丧,说:“ 二面的面试官问的都是一些死问题,我说完问题的解决方法,他都不理解然后觉得我是错的。”那么该面试官大概率不是大厂出身的。
所以说一定要做好选择。
像985的 同学若考研二战能进入重点 211 院校,读研三年后,进入大厂基本不会受门槛限制,这么看来读研优势更大。



C 0条回复 评论

帖子还没人回复快来抢沙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