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两天在研究抖音直播时,忽然看到有很多IT卖课的,都说自己是985的、华科的、五大的。并且看他们的介绍,在大厂已经工作10年了,收入很高。甚至还有人说自己在央企做CTO。
这一看就是骗人的。
首先他们看着就涉世未深;第二,满嘴都是大厂那套逻辑,但他们连普通工作的门道都没有摸清。
然后今天早上还看到,一个央企在职的CTO在卖课。
对于在职的正式员工而言,公开开展卖课副业,本身就存在诸多风险,若是高管,更是不合规的。
那让大拿老师这种真正985毕业的,大中厂管理层出来的,直接就躺枪了。
学生就说别人是假的,你也是假的。
其实我们不是现在出来的,七年前,互联网浪潮接近尾声,我们高管选择出来创业。
起初,我们没涉足培训领域,而是开创了在线实习业务,并且是真实实习,业务模式持续迭代,能保证学生简历的主项目不重复。
这是我们原创的业务。
后来发现,校招市场逐渐走向高端化,哪怕小公司也只要前20%的人才,这让市场出现了空白。
现在,我们觉得这个市场存在巨大的抢占空间。
同时,我们能理解传统培训领域处境的困难。过去7年,历经疫情、互联网裁员、教育行业洗牌,能存活下来已经很不容易。
但这不是培训机构现在欺骗别人的理由。
三四年前,外包岗位需求大时,培训机构让小白简单学习后输送过去,虽然也有忽悠成分,但至少学员是可以拿到offer的。
如今,外包岗位都不要培训机构出来的人,还这么忽悠学员就说不过去了。
现在社招非常看重工作背景,而且HR一眼就看出哪些是培训机构出来的人,所以现在培训机构连社招都不好骗。
怎么办呢?他们转战校招,开始去忽悠学生。
所以我们一直在跟大家讲,校招就业是一个非常谨慎、非常重要的事情。
当下,毕业生数量庞大,就业岗位稀少,一旦今年求职履历出现空白,明年很可能与心仪行业无缘。
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脱颖而出,哪怕是向小公司投递简历,或是出身二本院校,只要跻身求职者前20%,找工作并非难事,但前提是得具备核心竞争力。
但培训机构不是,他们还是用重复项目和考点,不断忽悠学生交钱,明知道自身毫无优势,仍心存侥幸,能骗一个是一个,全然不顾学生能否找到工作。
这极有可能断送学生的职业前程,毕竟当下就业市场竞争已经白热化。
帖子还没人回复快来抢沙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