聊一聊产品经理的思维模型

10月09日 收藏 0 评论 0 产品经理

聊一聊产品经理的思维模型

转载声明:文章来源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337188373

每一个职位都有一套属于自己职位的灵魂,那就是属于自己职位的思维模型。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产品经理的思维模型。

一、什么是思维模型

说白了,思维模型是一种套路,是凭借外部活动逐步建立起来的一套行动公式。是大脑为了节省自身资源,而为某件事设定的一套自动程序。

比如说,有这样一句话:价格高的东西一定是好东西。这是购物时的思维模型。暂时不论这套理论是否正确,而是看这套思维模型是如何建立起来的?

当你第一次买便宜东西时,没用几天,你所购买的东西坏掉了。此时你在大脑中打下一个标签:便宜没好货。

当你第一次购买贵东西时,用了很久,没有坏掉。此时,你在大脑中打下一个标签:好货不便宜。

到此为止,这套思维模型就建立起来了。

在遇到贵的东西时,你的大脑为了避免与其他东西做对比,而直接调用了这套程序。因为做对比时,大脑需要消耗很多能量。

了解了什么是思维模型之后,我们来看看产品经理有什么思维思维模型。

二、五层理论

一本叫《用户体验要素》的书,里面的五层理论是一套很好的产品经理思维模型。

(一)为何分为五层
一个产品的建立,是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。由一个想法变成一个可以使用的产品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。在这个过程中,任何一个点出现偏差都会对产品产生影响。而这五层理论是由抽象一步一步到具象的过程。

并且在五层理论中,每一层都受到下一层的制约,第五层受到第四层的制约,第四层受到第三层的制约。以此类推,第二层受到第一层的制约。而第一层则受到用户需求和产品目标的制约。这样就能保证,从想法正确地变为一款可使用的产品。

(二)如何理解这五层
1.战略层
战略层包含两个方面,一是产品目标,另一个是用户需求。

产品目标:包括我们对产品期待的目标、商业目的、品牌目标和成功标准。

在产品经理工作中,很少能接触到公司战略或者产品战略决策与制定。但是并不是产品目标对产品经理就不重要。产品经理在做各种总结时,会对产品的战略目标有所建议。

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:

首先,期待和目标是战略确立和制定的基础。我们在制定战略目标的同时,切勿将目标定得太大,或者太详细。也要避免在了解问题之前就得出结论。

其次,成功的标准一定是一个追踪的标准,就是在产品上线后,是否能满足我们的目标。

用户需求:来自于企业外部用户需求,是网站的目标。这里包含两个方面:
1、用户想得到什么。
2、用户如何满足所期待的目标。
如果说产品目标或者产品战略,很多产品经理无法决定,那么用户需求则是产品经理的第一步工作。

获取用户需求的步骤是:
1、用户细分
使用自然属性、消费心理、对技术熟练程度和适应程度、社会角色这四个维度综合,将用户细分,确定不同的用户群。

2、用户研究
用户研究说白了,你认识你的用户,了解他们的痛点,同时将这些痛点与你的产品目标相匹配。

用户研究的方法很多,书中将这些方法分为两个部分:
(1)问卷调查、用户访谈、焦点小组适合收集用户的普通观点和感知。
(2)用户测试或现场调查用于理解用户行为,以及用户在产品交互时的表现。

最后就是创建用户角色,也就是创建用户画像。

通过创建用户画像,你可以使用户变得更加真实。用户画像是能代表整个真实用户需求的虚构人物。通过赋予一张人物的面孔和名字画像,你将用户调查及用户细分过程中得到的分散资料重新关联起来。通过这个虚拟的人物,你就可以想象他是如何使用你的产品。并在使用中遇到什么问题。

那么做了这么多的工作,我们如何记录它们呢,我们可以用文档记录。

书中称该文档为战略文件,不过我们一般称之为 BRD。

至于这份文档怎么写,大家可以百度一下。

2.范围层
知道了用户需求和产品目标。那么如何满足这些用户需求和产品目标,应该提供什么样的功能。这就是范围层要解决的问题。

战略层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开发这个产品。
范围层的问题是我们要开发什么。
如何在范围层里找到适合解决问题的功能呢?

首先我们要定义需求,再将需求列成清单,最后将这些需求排列优先级。

定义需求:按照书中的说法,定义需求有三种方法。
1、人们讲述他们想要的东西。
这句话我的理解是显性需求,就是这个需求显而易见地提出来。不需要经过加工。

比如说我要加个图片、我要加个链接、我要增加留言功能。遇到这样的需求,直接记录就好了。

2、通过用户建议可以得到真正解决问题的需求。
这个就应该是隐性需求。很多用户并不能像产品经理一样有逻辑有条理的提出需求,而是直接给你一个解决方案。

一个耳熟能详的例子就是,用户想吃包子,后面的需求有很多,也可能用户饿了,给他饺子红薯也能吃,另一方面,用户就是馋包子了,这个时候,你给他什么珍馐美味他都吃不下去。

还有一个流传更广的例子就是,用户想要一匹更快的马,福特却给了用户一辆车。因为用户真正的需求是更快速的交通工具,但是为什么说是马,因为用户没有见过车。

遇到这样的需求产品经理就要注意了。

3、伟大的构想
这种需求经常会出现老板的朋友这类人的口中,看到这款产品时,经常会提一些不着边际的需求。有的老板会一笑而过,有的老板会视若珍宝。做过产品经理的人都懂得这种痛苦。

列成清单:按照书中的意思是这个时候需要输出一份功能规格说明书,有人说这份说明书其实是一份PRD文档,在这里我并不确定是不是这份文档,但是这份文档就是记录你所有搜集来的需求。

在撰写这份文档的时候,书中提到三个书写规则:
1、做防止发生坏事的事,而不是系统不该做的事
这里提到的例子就是,如果你购买一个没有风筝线的风筝。

错误的描述是:这个系统不允许用户购买没有风筝线的风筝。

正确描述是:如果用户想买一个没有线的风筝,这个系统应该引导用户到风筝线页面。

2、要尽可能地详细说明
还是书中的例子:
(1)最受欢迎的视频要重点标注
(2)上一周被播放量最多的视频要显示在列表的最前端
显然,第二句话清晰地定义了我们的目标和推荐机制。

3、避免主观语气
这个很好理解了,当你看到“我要一个时尚,闪耀的网站”这样的需求时,你会不会很崩溃?什么标准叫时尚,达到什么程度叫闪耀?

所以需求越明确,日后的沟通成本越少。

确定优先级:这一点说简单也简单,就时在需求库里面把实现需求的顺序做个排列。要说不简单也很难,做什么不做什么,做什么不影响产品发布真的很难。

我的建议是,以最主要的需求为准,做一个MVP出来,放在市场上验证,其后的功能再慢慢地加。

以耳熟能详的微信为例,微信最开始只是做了沟通的功能。毕竟最主要的功能就时沟通,至于朋友圈啊,游戏啊这些功能是在后续的版本里发布的。

结构层:有了功能之后,就是考虑这些功能如何影响用户行为,这也是产品经理对细节落地的第一步。

在这一层里包含三个方面:
1、交互设计
2、概念模型
3、信息架构

交互设计:这里的交互设计应该就是我们所说的流程图,这个图解决的是两个方面问题。
1、我们如何影响用户的行为?
2、系统如何配合用户的行为?

概念模型:什么叫概念模型,就时将某个特定的程序处理成用户所熟悉的概念。

这里提到了购物车的概念,而我想用另一个读书产品作为例子作为讲解。

当你进入读书产品,系统会推荐给你一些书在首页,而这个放书的首页就叫做书架。怎么样,这个书架是不是你熟悉的概念?我不知道看什么书,我就会看看读书软件的推荐列表。但是这个推荐列表,就叫做书单。

使用概念模型的好处在于,较少用户的教育成本,使用户在一个熟悉的环境中使用你的产品。

信息架构:信息架构分为两种模式
1、从上到下:根据产品目标与用户需求直接进行结构设计。
2、从下到上:将资料放入最低分类中,再将他们分别归属到一个更高的级别。

两者都有自己的局限性:
1、从上到下:重要的细节容易被忽略。
2、从下到上:架构过于精准地反映现有的内容,不能灵活容纳未来内容变动或增加。

除了这两种模式,信息架构还有如下的分类:
1、层级结构:也叫树状结构
2、矩阵结构
3、自然结构
4、线性结构

这些架构的特点和应用场景,我建议大家还是可以看看书中是怎么说的,这样印象会更加深刻,也更容易应用在工作中。

框架层:框架层中,我们进一步提炼结构,确定很详细的外观,导航等让架构变得现实。框架层就是我们常说的原型设计、也就是线框图的制作。网上这样的教程很多。另一方面这也是产品经理的必备技能。你可以不会写文档、可以不会分析需求,但是线框图还是要画的。

不过本人是见过直接用线上产品的截图做产品原型的,是我在上海时的一个女同事。产品经理做到这样,也是挺“仙”的。

原型图尽管我们很熟悉,还是有几点要注意。

首先是书中说的习惯,这里的习惯是用户习以为常的操作习惯。

其次是在页面设计时要注意的:
1、页面设计要选择正确的页面元素,这些页面能够帮助用户完成任务,并且通过适当的方式让用户容易被理解。
2、陈列在页面上重要的元素要让用户一眼看到。
3、在用户第一次使用页面的时候,要考虑每个选项的默认值。

表现层:表现层是产品最终呈现的样子,一般属于“视觉设计”的范畴。关于这方面,有很多UI的知识都可以在这里讨论。但是由于本人并不是专业的UI设计师。我就不在这里班门弄斧了。

三、应用好五层理论

这本书的理论可以作为产品经理工作中的一个基础思维模型,但是,产品经理是个实践性很强的职业,只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。


C 0条回复 评论
目田

接口测试工具的话可以试试国产的接口测试工具apipost,使用起来很方便简介,不需要安装环境,全中文使用起来方便。下载地址:https://www.apipost.cn

发表于 2022-06-11 22:00:00
0 0